南丹縣在享有“中國板鞋舞之鄉”的美譽的吾隘鎮那地村舉行一年一度的壯族螞拐節
南丹縣吾隘鎮位于縣境西南部,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7公里,東與大廠鎮相鄰;西與天峨縣六排鎮毗鄰;南瀕紅水河,與東蘭縣巴疇鄉隔河相望;北與城關鎮、羅富鄉接壤;東南與東蘭縣切學鄉相連,全鎮總面積261平方公里。吾隘地處云貴高原余脈經紅水河中游東側,置清水河、拉潭河兩岸,丹峨二級公路貫穿境內,紅水河穿越鎮境內河岸線長34公里。轄塘謀村、獨田村、納定村、思河村、凡里村、昌里村、那地村、納彎村、吾隘村、德竹村、古蘭村、同貢村等12個行政村和江河社區,有自然屯119個,村民小組168個。居住著壯、漢、瑤、苗等民族,2013年末戶數有4666戶,人口1.88萬,其中,農村人口1.63萬,勞動力7316人。計劃生育率達89.66%,人口自然增長率4.94‰。
吾隘鎮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18.1℃,年降雨量為2500毫米。全鎮有耕地面積15783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999畝,林地面積20.8萬畝,荒山荒坡650畝。是南丹縣主要農業基地,盛產杉木、板栗、油桐、毛竹、八角等。鎮內水源豐富,清水河、紅水河流經境內,建有拉潭、同貢兩個水力發電廠,裝機容量9600千瓦,在建有拉潭電站二期工程和平疇電站。2013年全鎮社會用電量489萬千瓦時。
吾隘歷史悠久,崇寧(1106年)吾隘那地設那州,土司制度沿襲至民國初年,改土歸流。1930年,那州創立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1984年6月吾隘建鄉,1999年12月28日經自治區民政廳批準撤鄉建鎮,2001年8月增設江河社區。2013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11350萬元,工業生產總值413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5萬元,完成招商引資8105萬元,財政收入112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430元。參加新農合有1.63萬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有1024人,占應享受低保的99%。享受養老保險有2196人,占應享受養老保險的99.86%。全鎮有民政對象681戶3620人。未達脫貧指標的有805戶2875人。
吾隘的文化底蘊豐厚。為紀念壯族人民的抗“蝗”英雄—索吉,從古到今,原屬那地州所轄的鄉村,每年都舉行螞拐節。在節日里,男女老少穿螞拐衣、跳螞拐舞、唱螞拐歌、吃螞拐飯,同時又祝愿螞拐神—索吉保佑天下萬民安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還有為弘揚祖績,由三人縛腿賽跑改成的極富鄉土特色的板鞋舞。吾隘鎮曾被自治區評為“體育之鄉”、“板鞋舞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板鞋舞曾被河池市委推薦為全國第四屆民運會制定民間表演項目到北京參加表演,深受中外觀眾的好評。那地的山歌隊、舞獅隊、螞拐舞蹈隊參加縣舉辦的文藝比賽或體育比賽多次獲獎。
獨特的地理環境、喀斯特地貌、紅水河、清水河的秀麗風光及良好的土司文化、紅色文化和煉丹文化資源,使吾隘極具旅游開發價值。龍灘—吾隘—巖灘的“紅水河”山峽風光,是游覽的理想路線,名揚區內外的紅水河特產劍魚更讓游人贊口不絕。吾隘鎮那地村曾是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韋拔群等革命前輩生活和戰斗過的“紅色土地”,如今那地革命烈士紀念碑、那地蘇維埃政權舊址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那地羅氏宅基、羅氏碑文,拉潭古營盤、丹爐山等文物古跡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基地。吾隘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潛力巨大,將發展成為紅水河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南丹縣月里鎮
月里鎮地處廣西西北邊陲、云貴高原南麓,位于南丹縣北部,距縣城90公里。東臨貴州省平塘縣者密鎮四寨片區、獨山縣下司鎮,南接南丹縣六寨鎮,西連天峨縣三堡鄉,北與南丹縣中堡鄉、貴州省平塘縣擺茹鎮接壤。全鎮轄9個村和1個社區,共145個自然屯212個村民小組。2013年全 【詳細】
南丹縣芒場鎮
芒場地處“中國錫都”南丹縣北部22公里,東界里湖鄉,南瀕城關鎮,西鄰羅富鄉,北與貴州省獨山縣、荔波縣接壤。全鎮總面積399.4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26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984人,居住著壯、漢、瑤、苗、回、布依等 10個民族! 詳細】
南丹縣六寨鎮
六寨鎮位于南丹縣城北部,東、北兩面與貴州省獨山縣交界,西與天峨縣接壤,南與羅富鄉、芒場鎮毗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5公里,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從貴州進入廣西途徑的第一個重鎮,六河高速路從境內而過,被譽為廣西的北大門,也是全縣最大的鄉鎮及農業大鎮! 詳細】